第五人格陌兮喵喵流-第五人格漫画喵君eno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一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赏析二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意思:

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 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 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 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 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 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求4言的写景诗,离别诗 田园诗 各5首

1、我见过春日夏风、秋叶冬雪,也踏遍南水北山、东麓西岭,可这四季春秋、沧山泱水,都不及你冲我展眉一笑。

2、一身清贫怎敢入繁华,两袖清风怎敢误佳人。

3、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春赏百花冬观雪,醒亦念卿,梦亦念卿。

4、年少不知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人生未到不惑年,而立已是不惑心。

5、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6、我与秋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7、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8、即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之慷慨。

9、三生有幸遇见你,纵使悲凉也是情。

10、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都是酸。

11、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12、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历经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13、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14、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

15、灯火阑珊无人等,唯有书香伴入眠。

特别多:

1、“转瞬即逝的相逢与离别,每一个瞬间,我都想要珍惜。”——《夏目友人帐》

2、哭要一个人躲着哭,笑呢全世界陪你笑 --亦舒 《爱情之》

3、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 科恩

4、这世界上真话本来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老舍

5、成功只有一种,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6、记忆是相见的一种方式。 —— 纪伯伦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

8、世界上最大的勇气,是压力下的优雅。——海明威

9、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三毛

10、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11、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不宠无惊过一生》

12、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三毛

13、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张爱玲《倾城之恋》

14、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避免》

15、不要因为曾经的伤害而失去再次深爱的机会。 ——刘同

16、为避免对人性失望,我们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动机与人格》

17、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西西弗斯的神话》

18、任何瞬间的心动都不容易,不要怠慢了它。——《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

19、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20、美貌十分肤浅,如果真的那么肤浅,为什么大多数人看不穿它。 ——亦舒《谎容》

1、唯有自律,方得自由。

2、 越学习越宁静,越宁静越力量。

3、没有挤不出的时间,只有不想赴的约。

4、 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妆。

5、你那么合群,该有多平凡。

6、两样东西可以给女人安全感:钱,爱。

7、人无技巧高下之分,却有境界优劣之辨。

8、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9、每一个迟迟不婚的姑娘,心里都住了一个非他不嫁的人。

10、怎样才算真正喜欢一个人?就是我看到这句话时马上想到你的名字。

11、世上的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越学习越宁静,越宁静越力量。

12、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13、我宁要你善良的冷漠,也不要你虚伪的关怀。

14、我不后悔与你相遇,但也不愿再重来一次。

15、人生,与其拿来出气,不如拿来争气,当你争气的时候,那口怨气也顺便出了。

16、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17、小孩子才问你为什么不理我了,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成年人都是默契地相互疏远。

18、哪有什么选择恐惧症,还不是因为穷;哪有什么优柔寡断,还不是因为怂。

19、“怎么才能让别人尊重你?”“我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我。”“错了。是实力。”

20、 我喜欢他不善言辞却对我废话连篇。

21、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22、感情这件事,如果要长久,就要火小久煮。

23、有太多选择并非出于热爱,而是出于无奈。

24、只与同好争高下,不跟白痴论短长。

25、感情里最可怕的事,不是争吵不是拒绝,而是没有回应。

26、天地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

27、凡事都从忙里错,谁人知向静中修。

28、别人可以自嘲,但是你千万不能附和。

29、一见钟情,往往是见色起意。日久生情,不过是权衡利弊。连白头到老,都只是习惯使然。

30、幸运的人一辈子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31、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比谁容易,只有谁比谁能扛。

邓伯伯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算好猫”,这句话最能触动人心,按咱老百姓的理觧就是:不管是多大的领导,不管你有什么立场,不管你性资也好性社也好,只要让老百姓过上好的幸福的生活,只要是为老百一姓谋福利,就是好领导。对于老百姓来讲只要扎实肯干赚钱养家,赚得越多对 社会 贡献越大,就是好同志。其实这句话在当时主要是讲给领导干部听的,同时对老百姓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人理解错误,认为只要赚到钱就什么都可以不顾,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敢去做。邓伯伯讲这句话,当然是以法治框架为大前提的,当然是以一切为老百姓谋福利作为前提的。邓伯伯这句话打破了当时固有的僵化的的思想模式,让全国人民彻底解放思想,造就了这四十年 社会 发展的突飞猛进。因此这句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的比喻,触动了全中国老百姓的心,鼓舞了大家奔小康的士气。

1.等你出现在我的秋天,

那时我们一起去踩落叶,

去感受秋风的清凉,

去看秋夜的星星闪闪。

2.有人说我是为爱而活的人,这大概是我一生当中听过的最好和最坏的话。

3.有没有一个人可以看透我,给我一个拥抱,对我说别怕。

4. 少年的肩应该担起草长莺飞和明月清风。

5.欲问何人不得情。终难得,几季春。

终问一人莫得情。终以得,已无春。

四季依在。终无你我。

6.如果没有粗鄙的狂喜,就不会有深入骨髓的悲伤。

7. 你隔岸观火,唯独不救我。

8.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1.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沈从文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 历史 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毛主席说:“我们***人是人民的公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说:“人民万岁!”

毛主席处处想着人民,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国家是人民的,军队是人民的,人民币是人民的,就连报纸都是人民的《人民日报》!这样的人民领袖如此关心人民,爱护人民,尊重人民,人民敬仰啊!

人民都是有良心的人民,人民就是定盘星,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的人才是人民的大救星!永垂不朽!

第一眼触动我的句子有很多。列举如下:

0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02、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

03、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0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05、温故而知新!

0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0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0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0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4、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5、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6、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17、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18、时间是块磨刀石,岁月是把杀猪刀。

19、金钱买不来 健康 ,金钱买不来生命!

20、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2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2、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2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5、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2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7、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2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9、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0、一切派都是纸老虎。

31、不到长城非好汉。

32、人不犯我,我不,人若犯我 ,我必。

33、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 历史 的动力。

34、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35、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是现在想起来的,还有许多许多,都是前人人生的感悟,生活的真谛,非常的美,非常喜欢!

这样的句子有很多,且看我如下的收藏:

1.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世人都期待爱情的浪漫与美好

2.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民国诗人戴望舒,终于娶上了他心心念念的丁香姑娘—穆丽鹃

3..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给张兆和的情书。

感觉这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情话了。

4.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越王钱镠

夫人,我想你了,该回家了。(小别胜新婚,一点都不假)

5.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雪芹《红楼梦》

林妹妹,你才是我的唯一啊!

6.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菜根谭

7. 别爱太满,别睡太晚,别管太多

8.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

9. 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10.做人不必圆滑,有善良做筹码走到哪都不怕;说话不必虚假,用真诚走天涯到哪都有天下。

11.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12. 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

13.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信心面对未来。

14.我以为只要很认真地喜欢,就可以打动一个人。却原来,我只打动了我自己。

15.真的勇敢,不是背上行囊走出家门,而是在柔软的心里,放下一切戒备,真诚信任。

其实,能一眼就触动人的句子,可能是因为它描述的情节、表现出来的意境,或者仅仅是平铺直叙的景物描写,能引起你的心理共鸣。这跟个人成长环境、阅历或者当时的心情都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你指望他能理解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又或者一个长期生活无忧,挥金如土的贵公子,你跟他大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家指定不屑一顾。所以,一眼就能触动人的句子,也是要分对象,分时间、地点和心情的。

以上种种,关于爱情,关于事业,关于人生,或佛系或励志,自己喜欢,细细品味,慢慢感悟便好。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这位人民的儿子,给人民的回报就是用他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让他的祖国人民更幸福,更伟大。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新时代,也没有中华民族复兴之日。

历代名人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田园诗《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主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离别诗

写景诗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离别诗

山中五咏?春早

年代:唐 作者:皇甫冉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春色既已同,人心亦相似。

庐山

石径逶迤入古亭,茂林深处鸟鸣清。 登高远望四方景,一道峰峦一道青。

小溪秋色

枫香乌臼两相依,红叶随风伤别离。 群鸭岸边勤对镜,旧装渐褪换新衣。

天成岩寺

寺入山崖石做瓦,佛观殿外嶂连崖。 碧空崖上水滴泄,胜似阳春雨打葩。

天成奇峡

中断丹岩水自流,竹筏轻荡乐悠悠。 鸳鸯引向涟漪起,疑是晴空梦里游。

中国文人的月亮情节

颜延之(384-456)的《陶征士诔并序》对渊明诗文已有初步品评,指出其思想性格和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真是文如其人,朴素自然,辞达而已矣,绝对无半点矫揉造作,更无任何繁文缛藻;并且揭示陶公创作远承古代“诗言志”的传统:“赋诗归来,高蹈独善。亦既超旷,无适非心”,性之所至,诗亦随之,我行我素,诗写其心。

沈约(441-513)在《宋书。隐逸传》中为陶渊明立传,使陶渊明进入正史,在传中记载了陶渊明种秫为酒、不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去职、归隐田园、不就征召、王弘致酒、颜延之情款、九日坐菊、蓄无弦琴、葛巾漉酒等生平事迹,同时载录了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与子俨等疏》《命子诗》等表达平生情志的代表作品。沈约与陶渊明产生共鸣与默契的是,他内心有深重的世事沧桑、厌倦官场的归隐山林之情,因不能遂愿,所以更加敬仰、钦佩陶渊明的傲岸与特立。并最早指出他为人“其真率如此”。然而,对渊明文学成就视而不见,这自然与当时的文学风尚相关,客观而言,与前人相比,沈约对陶渊明的认知与接受有深化之功劳,无超越之建树。

刘义庆(403-447)《世说新语》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对陶渊明未措一辞;刘勰(约465-532)思深体大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涉及大量作家作品,同样无只言片语提到渊明,皆不免引发后世论者无穷困惑、揣测。钟嵘《诗品》划等次,叙优劣,仅将渊明置之中品,而将灵运划入上品。昭明《文选》仅录陶诗七题八首和《归去来兮辞》一篇,远在灵运诗四十首、延之诗二十首之下。所有这些现象无不反映出其时文坛对偏重形式美的作家作品的推崇和赞赏,对不符合这种潮流的作家作品的贬低与压抑。从对偶精工、辞藻华美、音韵和谐等形文、声角度考察,陶诗风格的确与颜、谢之作大异其趣,成就亦稍逊之;而从真淳质朴、内涵深邃的角度审视,陶公文学成就则远胜颜、谢,不可同日而语矣!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量经不起历史淘洗的平庸之作逐渐被世人淡忘,陶渊明那永葆青春的诗方才大放奇光异彩,为广大读者普遍公认与传诵,逐渐占据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早该占据的特殊席位。

陶公诗文, 在宋齐诗坛久遭冷遇,但其时少数有识之士则迥异其趣,对陶诗已开始刮目相看,试加摹拟,跟着陶公唱同一调子,追求风格的近似。刘宋诗人王僧达(423-458)第一个赋《学陶彭泽体》诗,惜原作已佚,所幸(约414-466)唱和之作《学陶彭泽体》尚存:“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但使尊酒满,朋旧数相过。秋风七八月,清露润绮罗。提琴当户坐,叹息望天河。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开篇二句即本之于陶诗《九日闲居》发端“世短意长多,斯人乐久生”之语,其余八句分别杂拟渊明《移居》(之二)、《拟古》(之七)、《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之二)诸篇中有关诗句,生动显示出王、鲍异流俗、别具慧眼,也从侧面说明陶诗对其熏陶之深。还有几首歌咏田园隐逸的诗,如《答休上人菊》对菊花的赞赏,《观圃人艺植》对农业劳动的肯定,《园中秋散》对隐逸情趣的抒吐,皆可视为对陶公所开创的田园诗体的继承、发展。稍后的江淹(444-505)当其仕途失意、黜放建安吴兴令时,效渊明,寄意读书著文:“山中无事,专与道书为偶。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与陶公“闲居寡欢”、“辄题数句自娱”的襟怀声息相通;他还曾赋《杂拟诗》三十首中含《拟陶征君田居》诗:“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其摹拟之精巧酷似,几达可以乱真的地步,后来很长时间竟被视为《归园田居》第六首收入《陶集》,连大文豪苏东坡亦被骗过,误而和之。故宋人陈善认为世人拟陶皆在江淹之下:“要知渊明诗,须观江文通《杂体诗》中拟渊明作者,方是逼真”。

在南朝,与渊明同声相应者颇有人在,接受陶作影响的诗文不难探寻。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所叙故事,与《桃花源记》情节多所相通。何逊(?-518)诗“饶贫寒气”(《颜氏家训。文章》),与陶公《泳贫士》之作一脉相承,其《赠诸游旧》诗中“薄伎竟无依”与渊明“孤云独无依”唱着同一调子,而“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更是陶公“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的续唱。故后来有将二者比较的:“何逊诗以本色见佳,后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陆时雍〈诗镜总论〉)凶手、何并提,说明两者反映自然美的一致性,而其差别则在陶的自然出自天工,何的自然出于人力。周舍(469-524)接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写有〈还田舍〉一诗:“薄游久已倦,归来多暇日。未凿武陵岩,先开仲长室。松篁日月长,蓬麻岁月密。心存野人处,贵使容我膝。况兹薄暮情,高秋正萧瑟。”“武陵岩”典出《桃花源记》武陵渔人探得的山口;“容我膝”典出《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一句。刘峻(462-522)不肯与俗浮沉,归隐志坚,其《始居山营室》诗抒吐隐逸、游仙之趣,与陶公《读山海经》诗旨趣相仿佛;其“田家野老,提壶其至。班荆林下,陈樽置酌,酒酣耳热,屡舞喧呶”(《东阳金华山栖志》)一段记述,简直可视为陶诗“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饮酒》之十四)的改写。吴均(469-520)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赠王桂阳》),其意境源出陶诗“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饮酒》之八)。 南朝诗坛追逐靡丽,竟相“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更多的士子视陶诗为“质直”而加以轻蔑、贬低,使陶诗在北朝的反响转而超过南朝。

北齐祖鸿勋,卒于天宝(550-560)初年,一生仕途坎坷,其仕而复归、隐而复仕的经历与渊明颇为相似,其《与阳休之书》叙归园田居的情趣:“檐下生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椿柏而葱茜。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杯。”题材、句式皆仿陶公,简直可以视为北朝的《归去来兮辞》。由南入北集六朝文学之大成者的诗人庾信(513-581),其《小园赋》刻画自己隐居的小园:“欹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全仿陶公所描绘的田园环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 罗堂前”。颜之推(531-590)诗“愿与浊泥会,思将垢石并,归真山岳下,抱润潜其荣”(《古意》之二),与渊明“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的思想一脉相承。

钟嵘(466-518)作为齐梁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其《诗品》品评自汉至梁一百二十多位五言诗的主要作者及其作品,提倡风力,反对玄言诗、声病说,为中国开展系统诗评之祖。《诗品总序》结尾标举二十一位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对渊明独称“陶公”,表示了与其他诗人不同的特殊敬重。《诗品卷中》对陶诗渊源及其艺术风格首次提出明确而又精辟的见解:“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萧统(501-531),梁代著名文论家,梁武帝长子,未继位而卒,谥昭明,后世称昭明太子。他生前曾招聚文学之士,编篡《文选》三十卷,为“选学”创始人。亿还第一个整理陶潜诗文,编成《陶渊明集》,在较为完整地保存原作、奠定陶学基石上立下不朽功勋。相传其在《陶集》成册后,于渊明逝世百年之际,即梁大通丁未(527)年夏季六月,撰成《陶渊明集序》,向读者积极推荐,为传播陶作、扩大影响想方设法,其用心之良苦,令人肃然起劲。该 序对陶诗与饮酒的关系,首次提出创见:“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对陶作的艺术特征和卓越成就更加推崇:“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旁流,干表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还对渊明人格深表赞许:“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氵于隆,孰能如此者乎!”赖此《陶集》刊布,可望士庶弃邪归正,天下人心向善,自属想当然的天下奇谈,难免文学万能之讥。他对《闲情赋》的挑剔:“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于此,后世更多驳其非,如宋苏轼就讽其“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但联系昭明曾将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和曹植《洛神赋》等写男女之情、描绘女子形貌的作品收入《文选》,以及昭明诗歌创作亦有类似题材等情况来看,他实非绝对排斥之篇,只不过反对过分涂抹两性关系,从传统道德观出发,不愿看到靖节先生的人格和作品有丝毫瑕疵,进而有损于征士的光辉及高大形象。 简文 萧纲(503-551)亦复常以陶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对陶公非常佩服赏识。这些均系因文及人,仰慕殊深。渊明人品为齐梁士子敬重,相当普遍,如昭明叔父萧秀做江州剌史时,得知前任剌史拔陶公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由此可见一斑。

阳休之(509-582),北齐诗人,风格典正,时称“能赋能诗阳休之”。他曾经重新编排《陶集》卷次,其自身创作追求藻饰,却不强求于人,对陶公诗文依然颇加赞赏,并给予一定重视,其所撰《陶潜集序录》云:“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其集先有两本行于世,一本八卷,无序;一本六卷,并序目;编比颠乱,兼复阙少。萧统所撰八卷,合序、目、诔、传,而少《五孝传》及《四八目》,然编录有体,次第可寻。余颇赏潜文,以为三本不同,恐终至亡失,今录统所阙并序、目等,合为一帙,十卷,以遗好事君子。”

王通(584-617),隋代思想家、文论家。年青时曾向朝廷献太平之策,未见用而归乡里,聚徒讲学,时人尊称为“王孔子”,年朝廷多次征召,皆不就。他坚持传统的儒家立场,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论作家作品多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出发,故对陶公其人其文评价不高:“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闭关矣’。”让为渊明乃旷放不羁之士,其《归去来兮辞》表现出易地避祸的心态。陶公处在晋宋之交风云变幻的多事之秋,有此心态人们不难理解,但指其《五柳先生传》几乎达到了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极端境界,就未免太过分了责难之意,溢于言表。

王绩(585-644)家境富裕,“酒翁多于步兵,黍田广于彭泽”,其景仰渊明,屡见乎辞:“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他向往陶公“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幽居,就归隐东皋(今山西河津县境内)著书,并自号“东皋子”,钦慕深情,溢于言表。还仿自号“五柳先生”的渊明,自称“五斗先生”,声言将“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五斗先生传》),进而博得时人赠予的“斗酒学士”的雅称。其《醉后》诗道:“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尝春日》云:“野觞浮郑酌,山酒滤陶巾。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也像陶公一样以琴酒自娱。卢照邻(635?-682?)对“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的幽居极表钦慕,“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山林休日田家》),期盼有朝一日,走上陶公隐逸之路。孟浩然则是由憧憬渊明之隐逐步走向归田的典型,声称“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忠欲侍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冒炎暑,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朝列,吾慕颖阳真。”(《仲夏归南园寄京邑耆旧》)《高士传》即《莲社高贤传》,内含《陶潜传》。诗人在诗中详尽地倾吐了其思想转变的内外因,通过世途风尘与田园静趣的对比,诗人最后终于抛弃“忠欲侍明主”的希冀,在徜徉山水中找到归宿,在隐居中养真全节,保持人格的独立,这种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正是其仰慕陶公的关键所在。他在《九日怀襄阳》中道:“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也像陶公一样,往往采用白描手法,不刻画不雕琢,浑然而就,意境自呈。《寻梅道士》诗中:“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很接近陶诗的风格。李商隐以陶公之隐自免:“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自况》),并向往远离尘嚣的悠闲:“谁向刘伶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假日》),以复返自然为旨归,在穷愁潦倒的苦涩中透露出“君子固穷”的自信和坦然。

王维的思想与人生比较复杂,早年积极进取,在被贬济州、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专政等政治变故的打击之后,他彻底改变了人生观念与理想。但是他并不认同陶渊明的价值观念,因而没有选择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而是走了“朝隐”之路。然而,王维却在诗歌创作中师宗先贤,用佛禅思想接受、融化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如“松风吹解带”(《酬张少府》)化自陶诗“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和郭主簿》),“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迪秀才》)化自“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明显模仿陶公诗风,体现了平和恬静的创作心情。佛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这个世界的真谛。王维责怪陶渊明没有像他那样身心与己脱离,说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然而并没有忘怀社会,他不时地发出忧生忧世之嗟,实际上是用佛教理论来评判陶渊明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儒家提倡‘固穷“”守道“”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推崇人的气节。而道家主张“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存真”“保真”是道家的基本人生观。陶渊明不为功名而折腰、解绶归来,正是儒家“固穷”与道家“保真”两种哲学内涵与文化精神鲜明而典型的体现,然而王维却对此予以质疑和否定,这说明王维所倡言的布仁施义、活国济人、无可无不可,不过是为自己栖身官场来做无力的辩解,并非真正对儒家精神的执著。葛晓音先生从另一角度解释了陶、王价值观念的尖锐冲突:“陶渊明在篡夺和的时代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毕生都在躬耕田园的生活中寻求人生的真谛,并将勤于垄亩的意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彻底否定现存社会秩序,以坚定自己终身隐逸的意志。……盛唐文人则不同,尽管他们在暂时的挫折中时常产生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愤慨和种种怀疑,但时代给他们提供的人生道路是极其明确的。他们对‘明主’始终终抱有幻想,随时等待着更好的出仕机会,从来没有终身坚持隐遁的打算,因而看待生活的态度相当实际。”葛先生的社会学分析清晰地透视了王维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王维对陶渊明的人格、品德还是认同的:“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早秋山中作》卷五)(摘自刘中文《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

储光羲(约706--约763)诗:“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夏来菰米饭,秋来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田园杂兴》之八)题材、旨趣、句式皆仿《归园田居》。诗人大量使用陶诗的意象:桑 、黍、田园、榆柳、衣食、菊酒、稚子、亲友、日暮、户牖,等等,并化陶诗《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的诗意,抒写田园生活甘醇浓厚的情致:桑树百余株,禾黍三十亩,丰饶自足的庄园;自安自乐,衣食盈余,常与亲友说平生、谈契阔;妻子稚儿也深会世间人情,为亲朋的到来奔走逢迎,菰米饭菊花酒散发着田野的芳香和农人的真诚、热情、纯朴;夕阳的余辉洒落在宁静安乐的田家院落,榆柳的树荫姗姗影动、婆娑可人,一切都显得那般安宁、恬淡、闲适。诗人酒醉夜归,已是更深夜静、凉风动户之际,诗人遥望银河,低数北斗,感悟到宇宙的浩渺、生命的短暂,人生本该这样惬意闲适、及时寻乐,“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酒才真正是生命的灵动之物。这首诗是唐诗中难得的田园佳作,味真、味醇、味正、味厚、味永,足可荡尽灵魂之尘滓

陆游<卜算子·咏梅》的解释?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夜光何德,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五、赏月佳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六、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从科学意义上讲并不存在“一个中国的月亮”,但正如华严经教义所谓“月印万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轮,而映照在不同的山川河流就反映出不同的波光月影,因而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而深沉的文化内容,从而有了文化属性上的“中国月亮”。在月光世界里“中国人那根极轻妙,极高雅而又极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一切的烦恼郁闷,一切的欢欣愉快,一切的人世忧患,一切的生别离,仿佛往往是被月亮无端地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飘渺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假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光世界中有响斯应”[1]。淡淡的月光世界不仅仅反映出中国人的审美境界和意趣,也反映出中国文人的心象构成。

“天上月色能够移世界”,其实,月色在移动世界之际,首先移动的是人们的心灵世界。月在动,心亦在动,月随心动。李渔《闲情偶寄》中论述“中秋赏月”一折说:“同一月也,出于牛氏之口者,言之欢悦。出于伯喈之口者,字字凄凉”,究其原因“所言者月,所寓者心”。同是一轮明月,在李白笔下是“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月亮象征着雄心勃勃,生命盎然的盛唐气度;而在杜甫那里则成为“江月光于水,高楼思。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江月》),显得那么苍老而疲惫。见到明月,范仲淹的感觉是“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思泪”,反映的是相思难耐怕见清辉的忧苦心境;王安石则抒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希冀着皓月当空,乘舟返乡的理想,洋溢着理想境界中的欣喜之情。即使是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里对月亮也有不同的理解,李白《古朗月行》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拟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将月比做“白玉盘”“瑶台镜”都是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不能说是不识月,只是此时诗人对月的理解已不是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在经历了人世的种种磨砺之后,此时他感受到的已是“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了,这种现象用欧阳修的诗说就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里很明白,动的是人之心境,与风月无关。

1、 月色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例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第》)、卢纶:“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明月。”(《晚次鄂州》)、陈后山:“不应明白发,似欲劝人归。”(《十五夜月》)、徐祯卿:“故园今夜月,-迢递向人明。”(《月》)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相似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而每当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精神寄托;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亘古一月两地相思的主题。谢庄《月赋》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八月十五夜禁中寓直寄元四稹》)、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表层结构上看这些诗无非是“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情怀,而其深层结构里月亮不正是和谐、温馨的体现吗?

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籍与解脱的心理。李商隐《无题》诗中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夜吟应觉月光寒”并不是月光真有冷暖之分,而是月亮构成了孤独与失意者的苦苦心理。因为月宫里还保存着女性遭到驱逐的凄凉忧伤的记忆,因此失意者站在月光下总是把月写成寒月、孤月、冷月。李白有诗谓“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置身于月光下,遥想广寒宫中失意的嫦娥,自然与诗人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的感慨相切合。《古诗十九首》有:“明月何皎皎,照我床罗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正因为月亮反映的孤独失意的意象,它才牵系着诗人嗟时伤悲的情怀,阮籍于月下“忧思独伤心”、杜甫在“秋月仍圆夜”而感叹“江村独老身”、连豪放旷达的苏东坡也写出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一弯残月,满怀孤寂,月下彷徨,忧苦之情不可遏止。最富有典型意义的是白居易的《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生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月亮带着它凄冷忧戚的月光,对于失意者来说只能是“添愁益恨”,凄苦的月亮意象映照着凄苦彷徨者的心灵。

3、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李白《月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月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刻的月亮已不是一种纯然的客观事物,而是诗人自身飘逸风采、潇洒气度的人格化身,诗人在摆脱了异化的束缚之后成为月的知己、月的伙伴。

中国人的人生观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而是一种艺术的人生观,月亮作为一种物我两忘契合天机的神秘启示物,也参与了中国士大夫的人格塑造。“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中国人神往的艺术境界。“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当士大夫经历了人生波折顿悟了人生禅机,便自然地走向那澄彻晶莹的月光世界里了,希冀着“抱明月而长终”,吟风啸月成为士大夫的努力追求的人格化身。

唐人刘禹锡诗谓:“扬州从事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2],中国文学的“无限新诗”,之所以常吟于月下,正在于月亮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月亮是中国文化的原始意象。当西方文化热恋着日神阿波罗时,我们的民族更钟情于朗朗明月。虽然我们的民族文化早期,也有过日神的崇拜,但随着后羿举起射日的神箭,也就射落了文化中的日神精神。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著地位,它启示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和艺术,即使在今天月亮意象仍然在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轮明月缺圆盈亏,历时邈远,汇聚着历史的烟尘,而中国人心灵中那轮艺术的明月却永远是月出皎兮。

明月一轮照千秋

——古代文人笔下的月

作者: 韶霁 发表时间 2005-06-20 10:27:42 人气:62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诗中,由于诗人巧妙地借用月光来表达远离家乡的游子思乡之情,因而唤起了广大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月亮,古来有嫦娥、婵娟、玉兔、蟾宫、桂宫、广寒宫、清凉宫等美称,从古到今,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早在《诗经 陈风》中就有“月出”篇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将月色与美人并举,给月亮带来了美的神话。屈原在《离骚》中更是“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以风月为马,潇洒至极。到了“古诗十九首”,明月成了普通人倾吐人生悲欢的对象。“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这是写一个闺中女子的深切相思。从这时起,月亮已是人们共同的精神“知音”,她静静地听着,以洁白的光辉抚慰尘世间受伤的心灵;她是一位圣洁的仙女,带给人生存的希望。人们望着一轮明月,往往浮想联翩,特别是唐宋赏月风气盛行起来后的中秋之夜,明月千里,月光如银,洒在田间、山野,山川、湖泊都笼罩在一片洁白的月光之中,文人墨客成群相邀,对月酌酒,酒酣而诗兴大发,留下许多咏月佳句。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气势何等豪迈;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别具幽情;张祜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充满了思乡怀亲之情;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怀念。他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想起独在异乡的亲人、朋友,希望能在月下团圆,而客居他乡的游子,在皎皎的月夜又何尝不在思念家乡的一切?这正是:“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唐朝吟月诗众,宋代咏月词多。古往今来的吟月高手,首推斗酒诗百篇的酒神、诗仙李白,他写下的咏月诗可谓千古绝唱。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句,把月夜描写得如此多姿多彩,浪漫可爱。诗人似乎很偏爱月亮,如醉如痴地迷着月亮,孤独寂寞时,每每举杯,首先想到的就是月仙:“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人生的孤独中,唯有明月是如此善解人意,那么就请她下来与我共饮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遥望着皎洁的月亮,诗人想到那里一定是一座冰清玉洁的宫殿,里面住着俊美飘逸的人群,那里不容许污浊,那里的人都一片“冰心”。我们的诗人兴奋了,他要去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对待友人,除了借酒表情外,诗人还把一片赤诚与明月并举,赠给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嗜酒恋月简直到了贪婪的地步,不仅可以为酒而“天子呼来不上船”,对月也要向天公强行赊取,“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酒与月成了李白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真是难以想象倘若离了酒与月,我们的诗人将怎样生活?

宋代的苏轼是继李白之后的又一个写月高手,虽然他的吟月诗文不及李白繁多,但仅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可见其不凡的气势,也许正是他继承了李白的浪漫品格,才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不仅如此,苏轼还多次在月明之夜,邀约友人泛舟赤壁怀古,“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在中国文学史上,正是李白和苏轼,一个用诗,一个用词,造就了不朽的月神,他们是月神最伟大的崇拜者。唐朝另一著名诗人,号称诗魔的王维,也堪称写月高手,他不仅山水诗写得空灵优美,边塞诗慷慨悠长,其送别诗更是如歌如乐,简直是千古绝唱。他笔下的月亮,表达出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禅意。请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何等的幽静空灵,没有诗人心灵的旷达、超然,怎能写出如此恬静的诗句?再看《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人独坐竹林,已为超世,琴音悠扬,是生命的歌唱,永恒的生命息息相通,于是一轮皓月姗姗而来,把为知音,人与月共悠远。再看一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不管是花落还是鸟鸣,也不论是月出还是山空,生命都自自然然地存在着,生而复灭,灭而复得,彼此心心相映,读来肺腑清澈,已入玲珑世界。禅宗的最高境界是“无我之境”,“我”之生命完全融入宇宙大生命的流动中,无可分辨,同归永远,王维的诗所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

纵观古代文人笔下的月亮,其用意大致有四:其一是把月亮比作美人,如前面已提到的《诗经 陈风》“月出”篇,民间称月亮为嫦娥、阿里山姑娘,就是通过一些传说故事把月亮想象为一位美丽的仙女,月明之夜,人们望着天上的上轮皓月,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象。其二是用月亮来表达一种浪漫情怀,这好象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专利。他在很多诗中,通过想象、夸张等手法,简直可以随心所欲地与月交流。在诗人的笔下,他可悠闲地与月对话(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邀月共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随意向天空借来月光(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或将明月作为礼物,赠送给远方的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兴致所至,甚至可上九天揽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你看这是何等的浪漫?除了我们的诗仙,还有谁能做到?其三是表达思乡之情。在月明之夜,人们望着空中如水似银的月亮,不觉就想到远在异乡的亲友,流落在外的游子也很容易思念家乡,这类诗中最著名的还是首推李白的《静夜思》。此外,张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四是作为一种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如北朝民歌《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现的都是边塞地区那种艰苦的征战环境。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则是通过月夜荷锄归来,表达诗人归隐生活的怡然自得和异常闲适的心境。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都是表现月夜的幽静、空灵,向人传达出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禅意。陆游《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王安石《船泊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出诗人异常兴奋愉快的心情。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则借一弯残月表达词人身陷囹圄的愁绪;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给人也是一种惆怅思绪。把月亮作为一种环境来描写的诗句很多,如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曹丕《短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阮籍《咏怀诗》“簿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沈佺期《独不见》“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句均是。

月亮,你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你是诗人墨客永远歌咏的对象,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追随古人的脚步,相约举杯于皓月当空之夜,共赏一轮明月,感受古人的情怀吧。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作者介绍: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评论: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敬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不渝的追求。

词的开篇,便推出了一组凄清的镜头,冷清的驿站旁,自开自落……一“外”字,一“边”字,让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纵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落寞。接下来,镜头更近,苍茫的黄昏笼着浓浓的愁绪,凄风苦雨交相侵袭。大有不推残至绝不罢手之势。一“更”字,不仅写出了嫉妒者的歹毒、凶狼和仇视之深。同时也反衬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这样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揭示了“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黑暗现实。从而暗示了自已政治上遭受的强大压力和沉重打击。词的下片,进一步咏物明志。“无意”“苦争”不正是诗人“位卑未敢记忧国”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么,这不也正象这梅花虽先百花而放,却不为争早斗宠吗?“一任”写出了梅的孤傲拔俗,坚贞自韧,“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说即使凋堆成为泥土。碾碎化作尘埃,心中的那缕馨香不改变。这就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犹未悔”的自尊,自爱与自律。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如丹。

相关连接:

陆游《卜算子·咏梅》 简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